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习近平主席新加坡之行圆满结束,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开启,预示着双方将深化经贸和金融领域合作,为两国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前景广阔。
“我们赞成双方在利益平衡基础上务实启动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并力争早日完成,为中新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习近平主席11月7日在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会谈时的这番表态,明确了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启动的基础,为中新经贸合作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不是历史的偶然”
中新自贸协定,是中新两国政府在2008年10月签订的,是中国与亚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2009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中新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各国出口的情况下,2009年中新双边贸易额同比仅下降8.8%,达到478.7亿美元,是1990年两国建交时的17倍,明显好于全球贸易形势。
近半年来,“新中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日渐成为新加坡政要口中的高频语句——
7月4日,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说,新中两国关系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向前发展,适应两国不断变化的需要。新中自贸协定很快就可以全面启动升级,并努力尽早结束谈判。
7月2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中自贸协定已经正式生效很多年,世界已经变了。新的(升级后的)自贸协定将比现有的自贸协定更加全面、包容”。
近日,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对本报记者说:“两国经济合作模式的转变,将促使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的脚步加快,从而最大化两国的共同利益,加强双边合作的纽带。”
互惠互利,是启动协定升级谈判的动力。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11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新加坡来说,投资者将可以在中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对中国来说,协定升级将可以满足国外投资者进入服务业的愿望,也可以告诉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中国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承诺不会变。
新加坡财政部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说,如果中国在新中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中采用了高的标准,就会给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地区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决心推动经济改革。
新加坡华侨银行全球资金部经济师谢栋铭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可能考虑降低医疗保健、教育等某些服务领域的投资准入,电商、法律、金融和环保等热门话题也将是谈判的焦点。
中新自贸协定,当年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同亚洲国家经贸合作之先河,如今在双方的重要共识基础上向“升级”努力。这个进程,从一个方面雄辩地印证了习近平主席这次在新加坡当地报纸发表的文章所作论述——“中新关系得到长足发展,不是历史的偶然。”
中新双方紧扣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契合新加坡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需求,顺应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务实、包容合作,精心打造合作旗舰项目,推动经贸、投资、金融、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开花。
“利益平衡”方能更进一步
什么是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利益平衡”?利益平衡是一个法律术语,意即通过法律的权威协调各方面的冲突因素,使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共存和相容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优化状态。
目前,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97.4亿美元,是建交初期的28倍。新加坡是中国最大投资来源国、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两国已经签署了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在11月6日正式宣布。
可见,借助自贸协定,中新两国的利益已经实现了长久和谐的共存与相融。如何进一步改进,并达到“合理的优化状态”?
根据习近平主席与陈庆炎总统达成的共识,中新两国已就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进行了联合研究,双方认为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应是全面的、平衡的和互惠的,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要素,双方同意启动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并力争于2016年内结束谈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对本报记者说,中新自贸协定过去从最容易的货物贸易开始,“先摘低处的果子”。如今,中国正在加快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改革,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渐加大,新加坡也在寻求经济转型,就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把投资和服务补充到自贸协定中,“争取把高处的果子也摘下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预期,升级后的中新自贸区协定预计将包含金融、物流、科技合作以及教育服务等内容。
只有更紧密的优势互补,两国的经贸合作才能拥有更坚实的土壤。胡逸山认为:“新加坡的强项是金融、物流等行业,如果中国的金融、物流等行业可以更多向新加坡企业开放,新加坡的建筑等行业也可以更多对中国企业开放,允许中国企业在其中占更大的份额,双方都可以获益。”
新加坡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师全德健对本报记者说,未来,中新合作的空间将十分广阔。新加坡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网络服务业等许多领域的发展水平领先,也值得新加坡学习、借鉴。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论述的主张,在近年来中国加快双边自贸谈判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现实注脚。
“自贸”作为一个显示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热词”,日益彰显着活力。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和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达成的第一个双边自贸协定;今年6月1日签署的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迄今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今年6月中旬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目前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去年8月,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正式宣布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顾清扬认为,中新两国决定开启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将对中国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其他区域性自贸协定的进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新加坡今后3年还将担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将会在这两个并行开展的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加坡也热切希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并藉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指明方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巴里·德斯加对本报记者说。
走向自贸协定升级,这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彼此以开放的胸怀深化合作、携手共进的乐章,是造福本地区人民的重要行动。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