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各方观点
2014年7月,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实施。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7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和教研部长帕姆兰,双方就中瑞经贸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会后,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商定将尽快正式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王文涛表示,在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引领下,中瑞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瑞经济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双边自贸协定实施10年来,对促进两国贸易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方愿同瑞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经贸共识,尽快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希望瑞方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
帕姆兰在2日的记者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有许多领域值得商讨和推进,比如市场准入以及电子商务。“在这些领域,我们和中国政府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希望能够就此进行进一步协商。”他说。
中国是瑞士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
据瑞士驻华大使馆介绍,帕姆兰于7月1日至5日率领瑞士商务与科技代表团访问中国。此行重要目的在于延续双边在商务科技领域的良好合作,特别是深化发展于十年前生效的瑞中自由贸易协定。
帕姆兰在与中国商务部的会谈中表示,中国是瑞士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瑞方高度评价瑞中自贸协定的积极作用,瑞各界尤其工商界期待该协定早日实现升级。作为开放国家,瑞士向来反对保护主义,反对针对经贸合作设限,希与中方加强监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共同为企业打造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外交部资料显示,近年来,中瑞经贸合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6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瑞贸易额595亿美元,增长4.4%,其中对瑞出口57.4亿美元,从瑞进口537.6亿美元。2024年前5个月,中瑞贸易额为3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中国进口以机电产品、化工医药产品、光学仪器、医疗设备和钟表为主;出口包括纺织品、机电产品、化工原料、玩具、体育器材和皮革制品为主。
从双边投资合作看,瑞士1982年开始在华投资,中瑞合资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是中国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截至202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瑞士在华投资项目2358个,瑞方实际投入104.1亿美元。瑞士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技术引进来源国。截至2023年底,中国自瑞士技术引进累计金额146.8亿美元,项目达到2662个。商务部数据称,中国对瑞士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现已达到92亿美元。
在金融合作方面,瑞士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已成为中国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的热土。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承托凭证业务开通以来,已有17家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在瑞士证交所上市,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在瑞士上市。这既帮助了中国企业提升海外融资能力,也为瑞士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助力。
尽快正式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商务部资料显示,中瑞自贸协定于2013年7月签署,2014年7月生效实施。2017年,中瑞双方签署《关于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谅解备忘录》,宣布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共同探讨提升和丰富协定内容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推动中瑞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创造良好条件。
由对外经贸大学中瑞经贸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撰写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2023年学术评估报告(十周年版)》于今年4月发布。报告称,越来越多的瑞士出口商使用中瑞自贸协定。过去五年中,中瑞自贸协定的整体利用率从58%增加到71%。瑞士企业在2022年共节省2.2亿美元,远高于2018年的7000万美元。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1月15日,中瑞双方宣布完成中瑞自贸协定(FTA)升级联合可研,一致同意支持尽快启动正式升级谈判,今年年内举行新一轮中瑞外长级战略对话、金融工作组会议、能源工作组会议、教育政策对话、安理会事务磋商,以明年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加强人文交流。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今年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瑞双方将在进一步沟通的基础上,分别履行各自国内程序,争取尽早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双方将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规则等各领域深入探讨,着力打造高水平升级协定,使两国企业和人民更多受益。
7月1日,中瑞签署谅解备忘录,商定将尽快正式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帕姆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场准入是中瑞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中希望协商的领域之一。“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关税壁垒和准入障碍被逐渐消除或改善,但仍有一些壁垒存在。我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减少和消除这些壁垒,比如在钟表业和机械行业的相关壁垒。”他称。
在电子商务方面,帕姆兰称:“十年前,我们很少谈论电子商务,但现在它的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世贸组织(WTO)框架下。我们希望能够减少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些壁垒。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协商来便利企业运营。”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