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各方观点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2024年,中国对自贸伙伴出口额达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进口额达9.0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均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将继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与红利。
推动合作深化 助力双向奔赴
近年来,“水果自由”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仅越来越多来自东盟国家的榴莲、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出现在中国商超的货架上,产自万里之外的智利车厘子等南美水果也愈发频繁地被端上中国家庭的餐桌。来自全球各地的“甜蜜风暴”正席卷中国水果市场。
“水果自由”的背后,是“十四五”以来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生动写照。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以来,东盟新获准入的水果品种不断增加,为中国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水果产品。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自东盟进口的农产品同比增长了15.3%,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19.1%。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
在海外好物借助RCEP等自贸协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商品也正利用这些自贸协定释放的红利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东盟十国是中国鲜切花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云南花宏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飞雪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利润率较低、对物流速度要求较高的鲜切花而言,RCEP不仅为其出口降低了关税,还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果香与花香的交织萦绕,构筑了一条走深走实的合作之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与RCEP叠加实施下,东盟已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5.5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6%,东盟持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中国的自贸伙伴不仅分布在亚洲,更遍布全球。2024年1月1日,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之后,尼加拉瓜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5个自贸伙伴。据悉,《协定》实现了多个“首次”:中方首次签署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跨境服务贸易(含金融服务)和投资的自贸协定;双方就商务人员往来达成较高水平安排,首次就商务人员的父母随行居留相互作出承诺;首次纳入数字经济章节;双方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章节合作条款中纳入计量标准领域合作。
“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达到了新高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岳云霞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这些举措是在国际贸易规则框架下推出的领先举措,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承诺。”
加快开放步伐 彰显大国担当
回望“十四五”,中国不仅注重签署新的自贸协定,还致力于提高现有自贸协定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推进与已有自贸伙伴的协定升级谈判,推动自贸区网络的升级与扩展:2024年11月14日,中国与秘鲁签署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新增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等5个章节,并完善原有7个章节;2024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正式生效,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负面清单方式完成的自贸协定升级谈判;2025年5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将有力促进双方产供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协定,与自贸伙伴就绝大多数商品互免关税;推动中日韩等更高标准的新自贸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与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多个自贸协定谈判……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既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一以贯之的政策,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有力举措,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也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在刘晨阳看来,当前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趋势,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也在加速重构。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能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将更好地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以高标准开放迎击‘逆全球化’思潮,将显著降低中国与自贸伙伴之间的贸易成本与风险,对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而言也极为重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杨军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称,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深化已有贸易合作、加快新市场拓展、促进优势产品出口和获取最大化贸易利益,还将有助于形成强大科技创新内在增长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贸易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