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各方观点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蓝色经济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各涉海经济体的“蓝色引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后,蓝色经济发展成为推动RCEP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精神,深入研究研讨和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合作,12月29日,以“推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为主题的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在海口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缅甸、老挝、文莱、埃及、英国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我国11个省市的智库专家、企业家共200余人参加本次国际研讨会。

  开幕式上,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巴特尔,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致辞。

  吕滨指出,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还有助于增强区域内国家的整体应对能力,是实现海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建立长效的区域协作机制,为推动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不断增进经济合作平等互信。三是要充分激发青年的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入不竭动力。

  迟福林提出,要以海洋经济互联互通形成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从现实看,加快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进程,推动海区域洋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将释放区域蓝色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将形成中国与东盟海洋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海洋经济互联互通需要着力解决“需求大、进展慢”的突出矛盾。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的共同需求不断增强,同时面临着互联互通水平较低的掣肘。从现实看,中国—东盟有条件实现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突破。

  迟福林建议,要以港口为重点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硬联通”;以邮轮旅游为重点推进中国—东盟海洋产业互联互通进程,实现“产联通”;以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实现中国—东盟能源开发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联通”;以规则、标准对接为重点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软联通”。迟福林表示,要以海洋经济互联互通走出一条“以合作引领治理”的新路子,促进形成“以合作引领治理”的新格局。充分发挥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的作用,形成以合作为基础的区域海洋治理新局面;中国自主推进海洋经济领域向东盟的单边开放,助力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树春主持第一场全体大会。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陈育明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大气候有不容忽视的复杂多变因素,必须有所准备,有所应对。一是要增强危机意识与加强地区合作的紧迫感,既要有战略思维,更要抓紧行动,多做些实事。二是要发展好RCEP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地区多边机制,全力推进蓝色经济一体化目标,以建设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实现RCEP成员国区域合作新突破。三是要以合作引领治理,以互信取代猜疑,合作取代博弈,拆墙取代筑墙,以邻为友取代以邻为壑。

  潘新春认为,国际形势变乱交织,RCEP青年需勇当和平发展中流砥柱。青年要成为推动RCEP全面落实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越南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阮辉煌表示,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与区域蓝色经济一体化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建议加强东盟国家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对接;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促进海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营造包括海上在内的地区和平稳定环境;建立牢固的互信。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建议,第一,中国与东盟在海洋渔业合作、海洋环保合作等领域开展政策协调和联通。第二,中国与东盟从邮轮旅游入手,推进南海沿岸城市旅游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第三,借鉴北海沿岸9国发起的大北海倡议,中国与东盟在发展海洋风电等方面加强规则协调。第四,中国与东盟需要推进海洋合作机制领域的互联互通。第五,推进人员间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建议将RCEP框架下的海洋青年对话机制化,发起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对话。

  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主席林立迎提出,蓝色经济可以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旅游、渔业和航运等行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一条鼓励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道路。蓝色经济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现实。促进可持续蓝色经济的国际合作,需要政策协调、加大投资和形成公私伙伴关系,创造蓝色经济发展所需的条件。

  中交集团海南区域总部执行总经理、海南大学特聘教授周济认为,要构建海上未来空间,构建“一体四足”体系,依托高精尖的海洋科技技术、抗风耐高湿高盐的工业化建筑产品为“主体”,以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现代加工、现代物流为四“足”,打造拥有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能源系统的海上未来空间,实现生态保障、生活中心、产业枢纽等核心功能。

  周树春指出,第一,世界历史显示,涉海国家发展壮大,都借助海洋力量。向海图强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第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涉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开拓新空间。第三,要实现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发展海洋科技、守住海洋生态生命线。第四,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与区域蓝色经济一体化是推进“蓝色伙伴关系”的具体实践,要加快建设海洋伙伴关系,拓宽海洋领域开展交流对话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第五,发展蓝色经济要更大程度地发挥青年作用。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海上丝路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潘新春主持第二场全体大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指出,要坚持海洋贸易投资促进政策相向而行,为蓝色经济合作走实走强作出贡献。第一,加快推进RCEP自由便利政策的落地实施,为海洋经济合作赋予新的动能;第二,加快RCEP区域内成员的海洋经济相关投资的增长,通过投资促进海洋经济互联互通政策的相向而行。第三,进一步提升RCEP区域的服务贸易政策的相向而行,为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人文、旅游创造重要条件。

  菲律宾国际安全研究学会主席隆梅尔·班乐义提出,东盟可以为RCEP成员国在区域海洋政策对接方面提供借鉴经验。推进区域海洋政策协调,需要盘点比较RCEP各成员国海洋政策;在RCEP框架内明确国家海洋政策与区域海洋目标;确定可能阻碍或促进实现RCEP区域海事目标的国家利益相关者、参与者或影响者;找到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以及如何支持RCEP海上议程,推动蓝色经济。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指出,当前人类的核心生活区主要是滨海城市绵延带的文明发展。发展滨海城市的蓝色经济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海洋生态永续发展。为此,建议把城市海洋学作为推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的战略方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指出,随着无人或自主船舶的出现,海运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项技术突破有望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安全性,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中国与东盟可以通过开展联合研发计划、建设共享基础设施、制定区域标准、加强海上安全、促进对话和信任等,在塑造无人驾驶航运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哈比·阿比扬·扎克万建议,RCEP国家要加强海洋供应链政策的协调,包括确保海运供应链各阶段的合法合规;协调海洋供应链活动的标准:共同构建海运供应链危机的预防机制。

  据了解,在今年3月召开的以“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为主题的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上,中改院发出“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智库倡议,得到多方高度赞成。本次会议以“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为主题,进一步务实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近几年以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与相关机构合作举办了“蓝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加强蓝色经济合作 共促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研讨会”“RCEP区域青年对话”和“RCEP框架下蓝色经济发展能力培训班”等主题的多场学术研讨和能力培训项目,产生广泛影响,在研究研讨区域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海洋经济青年人才培养、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