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各方观点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22轮谈判日前在新加坡结束。随着谈判进程的深入,各方对RCEP的态度越发积极。近期,包括东盟、日本、韩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纷纷表示,支持尽早完成RCEP谈判,各方对谈判早日收官充满期待。

    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中日韩更应坚定地站在一起,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做法。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均表示,将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促进区域发展,并确认将积极推动RCEP的谈判进程。

    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RCEP最新一轮谈判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对RCEP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全球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亚洲地区更应团结在一起。中日韩领导人明确表达了签订协议的意愿,也有希望以此抗衡北美和欧盟的考虑。

    据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日前发布的《2018年度东亚区域经济展望报告》预测,由于内需强劲、出口增长及通胀稳定,2018年东亚地区经济将增长5.4%,2019年将增长5.2%。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6%,韩国增长2.9%,日本增长1.3%。

    对此,周晋竹乐观地认为,增长率较高将使各国对RCEP成型后带来的经济增长给予更高期望。从经济体的生产配合来看,东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东亚生产网络中,各国间互补性很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各国内部需求旺盛也会从侧面推动RCEP达成。

    达成共识仍需努力

    影响RCEP谈判的因素较为复杂。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消除自由化水平等分歧仍是主要课题。“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促成RCEP谈判尽早结束。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东亚在全球竞争中占有有利位置,因此谈判基础是良好的,问题在于各国发展水平存有较大差异。”

    张建平分析称,发展中国家敏感产业较多,尤其是印度这样比较保守的国家,工业领域的竞争力较弱,开放难度大。但就目前而言,中国与印度、印度与东盟以及日印间都有紧密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都会使得各国合作的条件逐步改善,加快推进RCEP谈判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英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目前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都面临较大的困难,要解决现有的问题需要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措施。应充分发挥RCEP的作用,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刘英分析认为,区域协定必然伴随着众口难调的国别诉求,未来RCEP仍会面临不少挑战。不过,外部环境压力反而能加快推动RCEP谈判。最新一轮谈判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在经济结构改革、投资、服务贸易等领域还需继续推动。“各方应把实现RCEP谈判各国的共同利益放在合适位置。RCEP若实现,将形成一个人口占全球一半、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均占三成的经济圈。”

    实际上,东盟各成员国之间一直对达成多边贸易协定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等国主张搭建一个将印度等国排除在RCEP之外的新框架机制。

    在周晋竹看来,各国间的分歧长期以来都存在,较好的解决途径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生产网络较成熟,并且意愿较强的“10+3”先签订一个框架协议。当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就会一方面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形成吸引力。

    就框架协议而言,张建平则认为,应审慎乐观地看待谈判,签署框架协议是个思路,只有16个经济体达成共识,才能共同走向互利共赢。各方要着眼于未来,互相体谅,力争形成一致意见,达成协议。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