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各方观点

  印尼前贸易部长冯慧兰、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顾问David Nellor3月31日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文章称,在对全球贸易现状进行说明时,存在着一种“美国Vs.中国”思维,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似乎始终被用这种思维来解读。但这是错误的,RCEP并非是由中国主导,也不是中国用于对抗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手段。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数日后,此前一直推进TPP的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首脑便转变方针,转为支持中国一直推进的RCEP”。

  文章称,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并未转变方针。RCEP也并非由中国主导。RCEP是时任东盟(ASEAN)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在2011年提出的机制,并没有将美国和其他感兴趣的国家排除在外。

  参与RCEP谈判的国家包括东盟10国以及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韩国、日本这6个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伙伴国。其目的之一是恢复东盟的凝聚力。

  也就是说,RCEP并非由中国主导,也不是TPP的竞争对手。TPP和RCEP采取的是不同模式,是可以共存的。TPP是必须在一定课题上达成共识的单线机制,而RCEP则是向所有国家开放,持续讨论贸易和投资问题的机制。

   亚洲并未陷入令欧美烦恼的反全球化倾向,面临的课题反而是如何公平地实现向所有人开放的发展。

  文章认为,RCEP成员国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系统存在差异,相比具有全面性、短暂性的TPP,RCEP采取了更加进步的机制。此外,为了达成充满野心的目标,有必找到富有创造性的、有弹性的方法。RCEP力争2017年内达成协议。现在正是亚洲国家站起来掌握主导权的时候。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