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各方观点

  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执行前景日益暗淡,更多视线不断聚焦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上。长期以来,TPP和RCEP都被视为推动亚太区域合作的关键路径,如今RCEP依然在坚定推进,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探索发展中国家适用标准

  RCEP谈判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历经16轮谈判。RCEP是由东盟10国发起,并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即“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不排除RCEP将形成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自贸区的可能。如果TPP确实不再推进,那么RCEP是有条件成为亚太地区新的合作机制或者统一市场的,但前提条件是,RCEP秉持高水平开放安排,使开放模式更适应发展中国家。

  霍建国坦言,在过去的发展中,相比TPP,RCEP被认为更加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TPP的问题就在于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混在一起,试图统一实行高标准模式,使其难以推进。RCEP有责任、也有义务探索一套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标准和合作模式。RCEP需要提高标准,比如采取95%或更高的关税开放程度,并对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在规则制定方面采用国际最新规则以形成更大的国际影响力等。

  不过,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美国退出TPP,都代表了各国对区域自贸协定的新要求。霍建国指出,自贸区强调的建设统一大市场和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可以说,建立低关税和便捷的贸易投资环境是各经济体的必然需求,有利于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过也要看到,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透露出其与欧共体的矛盾,也反映出全球化存在的矛盾,即全球化解决的是贸易投资等经济发展问题,还是政治体制一体化问题。如果是后者,那就要求统一货币、法律、财政等,而这是现在无法做到的。对于欧盟来说,或许在最初的欧盟六国、十二国甚至十五国的时候都有可能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但现在二十九国要实现统一安全防御、财政甚至货币,其难度非常大。因此,未来的区域自贸也不应追逐所谓的政治一体化模式。

  另一方面,霍建国指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都在探讨加强区域合作和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其基本要求是开放、透明。此前TPP在强调区域谈判模式高标准的同时带有封闭性,这使很多人对区域自贸协定产生了误解。

  霍建国认为,RCEP应该坚持开放,拉美国家如有参与意愿,也应对其欢迎,而不是拒之门外,这样就可以形成开放的、多元的区域自贸。另一方面,RCEP确实需要高标准,不过高标准也应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不能脱离现实。特别是,如果区域自贸要通过特别减免、特别过渡期等方式实现,那么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制定成员都能够执行的标准非常必要。

  中国应发挥更多作用

  在东盟主导的RCEP谈判中,中国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认为,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国际影响力来看,当前中国都有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经贸领域新引领者的实力,包括RCEP以及区域内双边和多边一揽子自贸机制,都是亚太区域经贸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门。这些自贸区落地实施的经验乃至教训都有助于最终实现亚太自贸区(FTAAP)。中国必须在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上承担更多责任。

  霍建国认为,中国要在RCEP中发挥更多作用,可以通过自身改革、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开放的安排来做出表率,推动亚太特别是RCEP走向高水平开放。中国如果能够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就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通过一件件实事来使合作共赢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国际社会。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