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方观点

  未来5年至10年的世界,大国博弈、地缘竞争加剧,使得不确定性的程度和范围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推进、中国快速发展,将为世界注入更多宝贵的确定性。

  近年来,全球自由贸易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明显加大。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困境以来,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新增全球贸易限制是2010年—2019年平均水平的5倍。但是,2021年—2024年WTO成员新争端申请的数量比上诉机构正常运转期间下降了69%。

  二是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分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集团内贸易增速已从乌克兰危机前的2.2%降至1.7%,全球地缘集团间贸易增速则从3%下降至—1.9%。

  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缩短。2013年,全球中间品贸易占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为58.8%。2023年,这个比例仅为48.5%,下降了10个百分点。亚洲国家在美国零部件贸易中的份额从2022年的43%降至2023年的38%。

  四是全球贸易低速发展。2020年—2024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长2.3%,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慢的5年。

  在此背景下,RCEP为全球自由贸易注入重要确定性因素——

  RCEP为区域自由贸易进程注入重要确定性。在全球货物贸易连续两年下降的背景下,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总额较2021年RCEP生效前增长约2.4%。预计到2030年,RCEP将增加5000亿美元的贸易额。

  RCEP为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注入重要确定性。RCEP生效实施后,RCEP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由2021年的64.5%上升至2022年的约65%。在2023年全球贸易普遍下降的背景下,RCEP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占比继续增至约66%,显示出较强的韧性。

  RCEP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重要确定性。在全球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以RCEP为代表的亚洲成为世界增长的主要引擎。IMF预测,2023年—2029年,RCEP区域GDP将增长10.9万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40%。

  与此同时,合力建设高水平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积极影响值得重视。今年,中国与东盟有望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这将显著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规制水平;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也可能于今年有所突破,这将助力达成“RCEP+”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协定。此外,如果2025年中国香港、智利、斯里兰卡加入RCEP,那么RCEP将成为一个跨区域组织。由此,RCEP不仅将拓展亚洲经济一体化空间,也将在应对美国挑战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以及引领包容公平的全球经贸规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RCEP最大经济体,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为全球自由贸易提供重要动力。

  中国以单边开放拓展了全球和区域自由贸易空间。预计到2030年,中国服务型消费比重有望从2024年的46.11%上升到50%,中国将进入服务型社会。这不仅将深刻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为全球自由贸易注入了重要动力。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服务贸易额有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这将为全球自由贸易带来重大利好。

  中国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中间品占全球中间品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8.8%提升至2023年的12%,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占全球的比重更是达到20%左右。中国高水平开放成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确定性因素。

  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重要确定性。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30%,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未来5年至10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若结构转型的巨大潜力得以释放,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将保持在30%左右,仍将是全球最大动力源。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