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方观点

    第20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为深化中欧合作打开的不只是将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推入新阶段这一扇“机遇之窗”,还包括把中欧合作深化到自贸伙伴关系阶段的可能性。尽管现阶段在达成自贸协定(FTA)的路上中欧还有很多障碍需要逾越,但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前景愈发光明,达成中欧自贸协定这一目标也逐渐不再遥远。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7月1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中欧会以实际行动推动自由贸易。双方致力于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争取早日达成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把中欧自贸区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必将对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已经在“谈”了

    “从某种层面上看,中欧自贸协定其实已经在‘谈’了。”商务部研究院欧洲与欧亚所副主任姚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定义中欧自贸协定所处的阶段。在她看来,投资协定其实是自贸协定的“缩小版”,“投资协定就是把自贸协定中的核心问题拿出来先谈,那么中欧投资协定达成了,中欧自贸协定谈判也就自动完成一半了”。

    好消息是,从2013年开启,经过近5年的努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终于在今年迎来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中欧领导人在最近一次会晤中交换了投资协定的清单出价,这标志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入了新阶段。

    对此,姚铃解释说,之前中欧投资协定迟迟未能达成,其难点集中于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等问题,这些恰恰都是长期困扰中欧深化经贸合作的“硬骨头”。不过,近5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在中共十九大后作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承诺,并先后公布了两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不仅扩大了外商投资中国的领域,还在汽车、金融等领域放宽了外商投资的限制,这与长期以来欧盟对中国市场的诉求不谋而合,欧盟自然要抓住这个机遇窗口,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完成。

    与此同时,当前的欧盟已经不是5年前的欧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表示,如今的欧盟内部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民粹和难民问题的双重挑战,外部经济和安全形势又受到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内外局势都要求其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找寻更可靠的政治经济盟友,国际话语权日益提高且市场规模巨大同时又主动加大开放力度的中国自然是最佳选择之一,而加快投资协定和自贸协定谈判进度显然是当前深化双边关系的最佳途径。

    谈成需时日

    虽然受访专家都认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达成会使双方自贸协定谈判自动向前推进,但他们也提醒,这并不意味着中欧自贸协定谈判“下半程”会一路坦途顺利完成。王朔分析,其中难点有三。

    首先,欧盟成员国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有异,经贸合作诉求分散,中欧互为彼此重要贸易伙伴的背景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其提供了中欧加深合作的基础,劣势在于进行自贸协定谈判时必定涉及商品关税减免问题,中欧贸易间丰富的贸易种类会加大谈判难度,毕竟成员国贸易结构不同,对关税减免商品种类也有不同的期待。

    其次,中欧间存在对标准的认知差异。尽管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经济体,而欧盟是发达经济体,这决定了双方在市场规则的制定方面一定会存在差异。当前中国加大开放的政策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更进一步,但双方在知识产权、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等细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这都需要双方通过协商来弥合。

    最后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比如欧盟部分国家对中国投资存在偏见,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原则性问题仍未解决,未来这些都会是中欧在推动自贸协定谈判时需要靠相互理解才能跨越的障碍。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