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方观点

  4月7日,日本与澳大利亚就自由贸易协定(FTA)达成一致。这是日本与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出口国达成的首个自由贸易协定,将使日本汽车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能够更便宜地销售到对方国家,并可能为打破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更广泛的贸易谈判的僵局提供动力。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日澳自贸协定的达成主要出于经济因素考量,无意牵制中国。目前中澳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各有所求,双方尽早达成双赢协定是众望所归。

  经济意义重大

  日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2011年,澳大利亚对日出口额达到4.51万亿日元,主要为资源和农产品。澳大利亚牛肉占日本牛肉进口额的63.7%。日本对澳出口商品主要为汽车和其他工业产品。

  据悉,日本已同意将澳大利亚牛肉进口关税税率由目前的38.5%分阶段降低,主要用于餐厅加工的冷冻牛肉进口关税税率在协议生效的18年内降至19.5%,而主要用于超市售卖的冰鲜牛肉关税税率在协议生效的15年内降至23.5%。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方面基本同意停止对日本收取5%的汽车进口关税。

 

  (上接A1版)

  根据细则,在该协议生效的第一年,冷冻牛肉进口关税税率降至30.5%,而冰鲜牛肉关税税率降至32.5%,分别有19.5万吨冷冻牛肉和13万吨冰鲜牛肉享受这一税率优惠。

  有消息称,日澳双方将于今年夏天签订协议,为其在2015年生效铺平道路。日本媒体认为,该协议的签订将有助于打破目前TPP谈判僵局。

  日本和澳大利亚7年前启动FTA谈判,但由于日方不肯就牛肉进口关税作出让步,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2013年9月澳总理阿博特上台后,这一状况逐渐改善。

  中澳“合作”为期不远

  比起日本和澳大利亚接近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媒体却更愿意将此事的含义解读为“日澳联手牵制中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薇薇认为,日媒观点存在偏颇,有借近来“中日间竞争关系明显”的现象炒作之嫌。张薇薇认为,日澳自贸协定的达成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对日本来讲,一方面,自贸协定的签署会对目前不容乐观的日本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在TPP谈判中强势要求日本取消关税,日本政府此举也是为了促使美国作出让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震宇认为日媒观点十分牵强,甚至缺乏依据。中、日、澳三国经济结构与贸易结构存在差异,单以签署一个自贸协定就想达到牵制目的,几乎不可实现。

  王震宇认为,两国领导人见面时,自然会谈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议题。日本媒体将经济合作议题进行政治解读,有哗众取宠之嫌。中、澳经济互补性强,在自贸协定谈判问题上,中、澳双方互有所求,经过19轮谈判后,双方尽早达成双赢协定是众望所归。阿博特也于去年秋天宣布计划在一年内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王震宇认为,协定的签署已经为期不远,第三方牵制的说法将会不攻自破。

  另外,澳大利亚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2012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就在《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中表示,要“促进本地区强国包括中国、日本、印尼、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合作”,“支持中国参加本地区战略、政治和经济发展”等。至少在经济战略上,阿博特政府依然如此。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