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方观点

  2003年,根据新方统计,中国和新西兰之间鱼贝类产品的贸易总额为5383.18万新元(约315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了25.0%。其中,新西兰对中国出口4543.42万新元,下降21.6%;新西兰自中国进口839.76万新元,下降39.2%。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加工再出口能力。新西兰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和产量都比较大。因此在两国渔业贸易中,新西兰鱼贝类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远远大于自中国的进口。

  中新两国目前在渔业领域还没有大的相互投资和合作。在新西兰也没有经营水、海产品贸易或投资于新渔业的中国公司。

  中新渔业领域贸易和投资合作目前规模还不够大,近年来发展也比较缓慢,根据我们了解,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西兰非常重视其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其捕鱼配额数量基本上是固定的。这就限制了新西兰捕鱼量的增长。另外,对毛利人的海岸和海床权益,新西兰社会各界也存在很大争议。这影响了新西兰水产养殖水域利用的有关立法,因此也影响了新水产养殖业近年来的发展。这使得新西兰渔产品贸易的规模很难扩大,同时外国企业也很难在新渔业领域找到投资机会。

  二是新西兰渔业生产和渔产品贸易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历史较长的大的渔业公司经营,他们的产量、市场、客户和贸易方式都比较稳定。中国企业近年来虽然与新西兰渔业公司有接触,但是由于规模小,彼此不熟悉,所以新西兰的渔业公司并没有开拓对华贸易的强烈意愿。新西兰海域特点、养殖技术等与中国有较大差异。因此新渔业企业也不愿到中国去投资。

  三是新西兰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产品大都是一些与中国国内不同的品种,质量、档次高,价格偏贵,我国内市场对其了解还不多,需求还有待开发。同时,新西兰对渔业的限制和保护仍比较多。近年来新元持续升值,运输费用涨价,新西兰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自身经营都比较困难。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讲,到新西兰进行渔业贸易和投资的时机可能还不够成熟。

  从前景看,新西兰鱼、贝类产品有其特色,更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因此,随着我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档次的提升,对新鱼、贝类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同时,我国沿海养殖业、加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具有扩大对新西兰出口或开展加工贸易合作的潜力。因此,两国间鱼、贝类产品贸易和合作增长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对双方也都是有益的。

  为了推动中国与新西兰在渔业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第一,需要有一个两国企业界相互加深了解和探讨合作领域的过程;第二,我国政府在与新西兰进行未来的经贸合作框架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应当仔细评估在这一领域双方合作的空间、利益、以及需要克服的障碍,督促新西兰政府做出必要的开放承诺,以便为我企业创造一个较好的贸易与投资环境。(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