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贸资讯

  房地产众筹起源于2013年美国,2014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地产众筹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地产融资中由于国家和银行政策频繁变更造成的资金链断裂问题,而且能扩宽融资渠道,使得项目发展更为平滑,同时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低风险投资理财方式。而目前中国房地产面临的困局,地产众筹可谓为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最大的能力是开放透明的公平信息市场,而房地产领域随着多年的疯狂建设、工厂倒闭、不舍得出租等等各种因素产生了大量劣质或厄余资产,这些资产共同特点是不适合个人出租居住用途,而一旦闲置下来就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何将废置或闲置资产改造升级,这个时候地产大亨网的数据魔力就生效了。在一个例子就是物流地产,物流地产投资也不小,但是社会上很多物流是不需要太庞大的物流中心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电商的物流,如果利用互联网把全国各地有多余仓库的人们链接起来,大家实时地分享仓库的空间和存积情况,让仓储变得更加众包化,这样是不是可以增加仓库的收入,同时,也能让电商企业或soho创业一族减轻一些物流支出。假设你在北京有一个200平的仓库可能要闲置半月,但是对于大型物流仓储公司来说,这点面积不足为道,但是对于一些急需周转仓库的中小电商企业可能很需要,我愿意更低价格来让仓库保持满负荷运行。同样,类似于云计算,全国有很多这样的仓库,全国也有很多苦于仓库周转的创业者,尤其是那些应付天猫双十一的中小型电商企业们。

  “地产商们面对现在大量供应过量的库存,如何智能“去化”,如何盘活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如何将现有资产进行升级服务,那么我们的服务就会凸显出价值”。地产大亨网的负责人给记者解释道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合作内容就是大数据,除了给住户提供更精准的互联网服务之外,地产大亨网把大数据分散到各个环节。比如拿地,决策之前判断各个区域的实际人口规模,以此结合当年的新房供应量、存量房数量、房价均价、购房人群年龄结构等众多数据,来判断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未来这些,都可以依赖地产大亨网的数据挖掘去实现。

  在未来社区物联的发展中,可以在满足现有生活方式的同时提供新的便利,让不同的社区居民无论是多口之家还是独居人士,都可以在社区平台上基于居住生活圈,挖掘物业后端消费市场潜力。另外,房地产本身就是良好的金融抵押物,开发商对自身物业的价值评定理应比银行更深入,在此基础上,提供短期消费贷款服务也是非常自然的结果。中国的居住环境,居民密度都远大于海外的居民社区,从中挖取的数据和服务的深入化都大有可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从IT领域向传统行业渗透,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未来,这么多的挖掘方向,地产商依赖的专业化基础是什么,地产大亨网提供的专业服务价格就逐渐凸显了。

  另外,相关专家还指出,房地产集资会变成例如10万个老百姓,每人出1万元就是10亿元,然后委托给开发商去拿地、盖房,开发商转型成为中介并得到一定的佣金这样的形式。老百姓集资之后之所以会找开发商,是因为他们对房子的设计、建设更加专业。这样下来,房子的价格低了,因为成本就是拿地成本,最多再加上基本的银行利息,不用再分钱给一手楼代理商、广告公司、民间高利贷等角色;而开发商尽管赚得少了,但是不再需要到处筹钱开发新的楼盘,规避了资金断裂、库存等各种压力。

  地产大亨网刚刚推出的投房宝,就是一款适合目前早期互联网地产发展的产品,在地产商建设中早期,采取SPV的专业化隔离和管理,让购房者提前确定购房意向,地产大亨网收集投资人意见,数据处理后,让地产商有的放矢建设更符合需求的增值服务。购房者交房前享有特定的理财利率,开盘后优先选择,特价折扣,首付分期优先处理等一系列专业运作,对于地产商则是降低前期融资成本,减缓后期运营压力,促成了双赢的局面。

  互联网地产才刚刚起步,确实如一个孩子般还在摸索与成长的阶段。地产大亨网的团队也如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年轻、自信且斗志昂扬。在如今互联网与房地产行业频频握手的情况下,这一个地产业界的新玩法的出现无疑会引发广泛的争议。

  互联网给房地产带来的是思维的改变,衍生出的‘用户至上’、‘粉丝经济’、‘体验式营销’已成为 21世纪特有的互联网思维,转变了房地产行业经营理念,未来将不可避免地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来分析着用户的服务需求”,地产大亨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运用房地产互联网思维,应用到传统行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中,仍然需要接受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不过,尽管“地产大亨网”在新加坡市场得到验证,进入中国市场的“投房宝”产品也在市场大获好评。但模式是否可行仍然是未知数,颇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房产众筹盛行起来,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人们购买房产的意愿,还更会推动目前国内一片红海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变革。

  众筹改变了以往的投资观念,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圆梦的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众筹模式投资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产。但是众筹作为新兴事物它在发展的初期一定会有很多监管漏洞,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投资者须谨慎投资,另外,监管层也应加强监管。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