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贸资讯

  东盟国家通过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分享到切实的利益。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带动了东亚经济的发展。比较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由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使得东南亚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更快增长。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为东南亚地区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东南亚经济快速强劲复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南亚与中国经济联系加强一方面可以说东南亚经济体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形成了中国与东盟联合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稳定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经济的韧性和恢复力,在过去的一年中成为佼佼者。

  2012年东盟对外关系极其活跃,一度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的外交中心。依托亚欧峰会、东亚峰会,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展开频繁互动、彰显了东盟的外交魅力。从外交层面看,年内东南亚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可以说是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缩影。基于这一发展趋势的战略判断,各大国开始重新审视和实施亚太战略,进而出现了各国高官频繁到访东南亚、各种东盟区域合作组织得以进一步推进的局面。具体而言,年内东盟国家加深了与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和组织的关系。其中,东盟-美国、东盟-中国、东盟-欧盟最惹人关注。

  东盟-美国:互动频繁、效果显著

  在今年的东盟与美国关系中,外交、经济和军事三方面的成果最为显著。在外交层面,美国官员年内访问了越南、新加坡、泰国、缅甸、柬埔寨,但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等美国三巨头的同时到访。奥巴马2012年11月连任后,首次携国防部长和国务卿访问柬埔寨金边并参加东亚峰会,顺访了泰国和缅甸。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东亚峰会上,出现了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三大巨头齐聚一堂的局面。按照惯例,因新任总统的首访具有象征意义,首个目的地应当是其重要盟国,首访更多显示出的信息是对东南亚地区和东盟的高度重视。这让同是亚太盟国的日本、韩国不悦,更让菲律宾这位美国铁杆盟友大为恼火。而对中国最大冲击也许不在金边而在缅甸。奥巴马总统尽管在缅甸仅呆了六小时,但却是美国总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访问。“亚洲是我在连任成功后第一次出访,这不是巧合。”

  经济层面,希拉里访问新加坡期间明确提出,要以经济手段来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她在演讲中指出美国目前最迫切及最根本的任务是更新外交政策的优先顺序,以应对不断改变的世界局势,要将经济放在中心位置,以巩固其战略领导地位。经济层面的合作还体现在自由贸易的谈判上,东亚峰会期间,美国提出了“扩大经济联系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双方将通过具体的合作项目,促进东盟-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增进东盟贸易流量和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为所有11个国家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为美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奠定基础。

  东盟-中国:整体深化、南海问题影响严重

  年内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整体上得到深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并增强了互信。但是南海问题的影响愈发尖锐,一些国家要求多种方式解决及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呼声强烈。

  >今年东盟-中国之间保持了活跃的交流状态。最主要的外事活动有:年初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柬埔寨并发表了联合声明,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亚欧峰会、“10+1”“10+3”、东亚峰会等系列会议,8月,外交部长杨洁篪对印度尼西亚、文莱和马来西亚进行了正式访问等。印尼总统苏西洛于3月访问了中国,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习近平与参会领导举行了会谈。总体而言,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积极因素得到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互动机制和渠道更为通畅,首脑外交、高官互访保持活跃态势。今年中国在雅加达设立了常驻东盟使团,并派遣杨秀萍担任常驻大使,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同东盟的机制化联系;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的经济交往逐步深化,年内双方的贸易总额、相互投资都有较高增长;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走向细化、多样化,为双边关系和传统外交注入了新的力量。中国不断加大对东盟一体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相继设立了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在处理域内安全问题、民族问题时显得更加成熟,基本具备控制争端升级和管控情绪的能力。

  然而,年内影响东盟中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少,主要有来自三方面的困扰。一是中国的和平发展继续发酵,二是美国重返亚太政策步入快速轨道,三是南海问题影响严重。中国的和平发展使东南亚国家陷入安全焦虑困境,在实施现实主义取向的平衡外交以实现冷和平,还是重新定位不断壮大的邻国以实现和谐和平上,东盟出现迷茫与分歧。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个受大国控制和影响深远的地区,即使是到了各东南亚国家获得了独立主权国家的今天也仍然摆脱不了大国的影响。因而东南亚国家对大国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防范心理。如何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背景下定位双边关系考验东盟也考验着中国。

  美国的高调介入也深刻影响着东盟中国关系的发展。域内许多国家发展与美国关系,时时不忘强调与中国的友谊、与美国开展军事合作时不忘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如果说冷战期间是日本经略东南亚、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是中国经略东南亚,那么这种局面将一去不复返,未来注定是各大国共同经略的东南亚。这种地区性多极化发展有其自身逻辑,不必对美国的亚太回归过度焦虑与戒备,美国战略的急速调整正是缺乏信心的表现。中国也应在寻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寻求一种新型的中国-东盟关系。

  东盟-欧盟:亚欧峰会成功召开

  世界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地区联盟体系。在西欧,欧盟是最重要的一体化机制,而东盟是东南亚共同体建设的驱动中心。两个地区性组织的联系年内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年一届的亚欧首脑峰会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和平挚友、繁荣伙伴”,50余位亚欧领导人讨论了两大洲在新的国家环境下的合作与发展。成为年内推动东盟与欧盟关系进展的主要动力,将对亚欧大陆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峰会通过了《万象宣言》和《主席声明》,主要探讨了三方面的合作内容。第一,在经济层面上,希望有更深入和可持续的发展。欧盟在处理债务危机的同时也建议亚洲适当地调整发展模式,双方更好地配合,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带来更大的机会和帮助;第二,在全球贸易方面,一方面加强贸易的联络,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第三,安全稳定的和谐环境。

  本届峰会正式接纳孟加拉国、瑞士和挪威为新成员,从而使亚欧会议成员数目增至51个。亚欧首脑会议是在世界经济复苏还面临许多困难的背景下举行的,对维持亚洲活跃的经济态势和复苏欧洲经济以及欧债危机的解决意义重大。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指出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欧亚两大洲相互依存,只有不断加强合作才能共同获利。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