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姜喆)昨日下午,欧洲亚洲非洲和台港澳处处长吴日龙做客“网络在线问政”栏目,就欧非亚企业在青投资情况及下一步外资促进计划专题与市民进行在线交流。吴日龙表示,虽然欧债危机给经济形势带来一定困扰,但由于及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目前青岛与欧洲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主旋律仍是稳定与增长。针对近年来众多企业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以求降低生产成本的现象,吴日龙认为,东南亚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但建议企业做好事先调查研究和市场考察,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避免盲目投资。
目前,欧洲正在面临巨大的金融危机,有网友提问,现在的国际环境对于青岛与欧洲的贸易投资是否产生影响。吴日龙提供了一组数据:从引资方面来看,截至2012年9月,欧洲国家在我市累计投资项目1060个,同外资31.02亿美合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0.86亿美元。欧洲投资实际到账占全市利用外资实际到账总额的4.9%在贸易方面,2012年。1-9月份,青岛市与欧洲贸易额达到95.1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8.1%。受欧洲国家市场萎缩的影响,青岛市对欧洲出口额为65.56亿美元,同比下降1.5%。同期,青岛市从欧洲的进口略有增长,进口额为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近年来,青岛市向欧洲“走出去”投资的步伐逐步加快,截至2012年9月,青岛累计在欧盟设立了11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额6434.69万美元。
吴日龙认为,各项数据表明,虽然欧债危机为青岛和欧洲带来了一些困扰,但青岛与欧洲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主旋律仍是稳定与增长,青岛与欧洲的联系正在日益紧密。欧洲仍然是青岛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近年来,有不少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投资设厂,金王、赛轮、即发等企业纷纷“走出去”,并在生产经营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主营服装纺织的企业对到东南亚等国家投资建厂的利弊进行咨询。吴日龙表示,目前,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外资政策比较宽松,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贸易投资机会多。但结合当前国内诸多企业赴越投资的经验以及企业向商务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申请窗口多,审批周期长;部分产业的机械设备、生产原材料、辅料等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用电高峰期有拉闸停电现象等。
在当前机遇与问题并存的情况下,吴日龙建议拟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企业应做好事先调查研究和市场考察,避免盲目投资;充分了解越南吸收外资的法规政策和投资环境,并加强投资风险防范,按规定办理国内外投资报批许可手续;做好生产经营管理,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