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对各类商品、特别是能源及各种矿产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振兴提供了契机。2010年,印尼总统苏西洛公布一份计划——将印尼的年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6%到2025年时提升到9%,使印尼与中国、印度能并驾齐驱。在一次电视讲话中,他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列为重点目标,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
经济发展记录良好
印尼是东盟国家中惟一一个20国集团的成员。上世纪80至90年代,印尼经济发展迅速,直到1997年亚洲爆发经济危机时才受到重创。此后,技术专家们对银行系统做了大手术,利用节俭的货币政策营造出了一个稳固的国内财政环境,使债务可控,贸易上升,利率下降到新低,货币升值,通胀率保持在可控的6%左右,公共债务占GDP的27%,现金周转率旺盛,银行的存贷比为保守的76%。2009年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中,印尼经济增速达到4.5%,稳居亚洲第五大经济体。另外,印尼海外侨民回归者日趋增多,带回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
当前,印尼经济在多方面呈繁荣之势,由下可见一斑:电信市场发展迅速,许多电信公司都在扩大经营,如一家鲜为外国所知的Balikapan公司,竟在3天里出售了3000套装置;外贸出口繁忙,印尼盛产的煤、棕榈油以及其他商品堆集在各个港口等待外运;在全国第二大海港城市苏腊巴亚,媒体上充斥着名车如奔驰、宝马的广告,俨然呈现一派快速发展的中产阶级社会景象;房地产价格飞升,在过去6年涨了3倍;在新一代亿万富翁不断涌现的同时(全国最富有的20人中,有14人从事煤或棕榈油业务,或兼而有之),一些财富也开始向以农村为主的省份扩展,银行业、汽车经纪商和保险代理公司纷纷在资源丰富的婆罗州、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省落户开办分支机构;外国投资剧增,2010年有161亿美元涌入,为前5年的两倍;股市在过去两年间升值13%,表现好于该地区的别国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亦在同步跟进。这种繁荣景象为印尼人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厚望。
人力资源与煤资源丰富
从人力资源及自然资源来说,印尼都是“富国”。全国共有2.4亿人口,1/2以上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劳力充沛,这种人口优势可持续数十年之久。为了实现使印尼发展成为技术含量高的经济体,政府在花大力气为每年200万毕业生开办高技能岗位培训,使之投入到自然资源的开发中去。
印尼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煤储量最多,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煤出口国。在今天全球石油及高燃气价格居高不下,核电安全又饱受质疑的情况下,煤的能源需求价值日甚一日。为了满足全球对煤的需求,印尼加大煤的开采量,预计从2010年的320万吨上升到今年的340万吨。在东加里曼丹,2010年约有1300多家煤企在从事开采,其中两家最大的煤矿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来扩大生产供应出口,煤已成了当今印尼财富的最主要来源。
国内政局稳定
自1998年推翻苏哈托的独裁专治后,印尼政府在民选总统苏西洛的领导下,平息了亚齐特区西部省的伊斯兰叛乱,彻底消除了与“基地”有染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团。2008年苏西洛再次连任5年总统,印尼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国内环境稳定。
制约腾飞的因素
尽管当前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许多经济界及银行业人士仍对印尼能否保持高增长表示担心,主要是因为隶属民主国家阵营的印尼贪腐盛行,法律及议会处于弱势水平。运作不畅的政治体制使其对国外投资特别无助,一位日本经贸公司高级主管称,在上世纪90年代办理有关手续还很快捷,如今却没有像前总统苏哈托那样有超强权力的人了。
此外,还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印尼经济腾飞的计划: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尼政府计划在2014年前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道路、海港、机场、电力及桥梁建设,然而国家预算只能支付1/3,需大量外资注入。但建设工程往往受到贪污及土地争端的困扰,且回报率不高,难以化解此类危机。而制造业主则抱怨印尼盾升值过快,致使出口货物成本上升,竞争力不足。
再就是运输效率低下,运费占到了制造业成本的14%(日本只占5%)。据设在旧金山的一家智库亚洲基金会称,印尼各种道路收费有时竟占到整个后勤系统成本的40%,这大大影响其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另外,至今仍有40%的印尼人生活无电的世界之中;医疗卫生及教育方面的投资仍有很大缺口。花旗集团的约哈纳称,政府雄心勃勃的计划取决于有效地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但从近期来看情况并不十分令人鼓舞。
最终,印尼这次振兴经济的雄心能否实现,就要看苏西洛总统有否削除官僚主义,打破僵局,将停滞不前的各项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了。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