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专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

  翻开亚洲地形图,我们不难发现,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两翼,中国和巴基斯坦分别倚靠在东西两侧。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友好邻邦,中国和巴基斯坦于1951年正式确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经贸往来便跨越珠峰,冲破天险,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神奇故事。日前,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向记者畅谈了中巴经贸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巴自贸协定》的签订,更成为中巴经贸友好往来的点睛之笔。

  中巴经贸合作成就显著

  马苏德·汗告诉记者,中巴经贸往来可谓源远流长,且成就显著。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统计数据,1996~2007年这十几年来,中巴双边贸易额从初始的9.6亿美元一跃升至2007年底的68.85亿美元,年均增长达20%强。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中国向巴基斯坦的进出口额分别达到了1105亿美元和5780亿美元,成为巴基斯坦全球第二大经贸合作伙伴;巴基斯坦也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马苏德·汗说,所有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这些年来双方领导人、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的支持和努力。他告诉记者,继1956年中巴领导人第一次实现成功互访后,中巴双边贸易便开始良性发展。1963年,双方正式签署了长期贸易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同年,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订了省际边贸协定。1965年,中巴双方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1978年,经过20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穿越珠穆朗玛峰的喀喇昆仑高速公路竣工并正式通行,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巴经贸关系的一座里程碑。随后,红其拉甫通道正式向中国开放。1989年,随着双方贸易往来活动的加强,中巴关于避免重复征税和偷漏税行为的协议正式达成;随后数年,双方就国际道路交通运输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1996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巴基斯坦,进一步确立了双方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2003年,双方签署了《中巴优惠贸易安排》(PTA);2005年,双方签署《中巴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协议》(EHP);2006年,集中在货物和投资领域的《中巴自贸协定》(FTA)正式签署,从而将中巴经贸合作推向高潮;2008年10月14日,双方领导人就修正自贸区协定有关内容,再次签署了《中巴自贸协定补充议定书》。

  过去50年来,中巴双方在国防、基础设施和电力工程等重大项目上的合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巴基斯坦,此类中资项目已经多达120项有余。如杰什马核能项目、重型机械厂、重型电力厂、瓜达尔深海港口项目、塔尔煤矿项目等。

  目前,至少有30家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进行投资,涵盖了水能、电力、交通、通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广泛领域。除大型国企,来自中国私营部门的企业也在巴基斯坦大施拳脚,在FTA的推动下,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海尔、华为技术、东方电力、中国海运、中国石油等都为巴基斯坦带来了丰厚的投资。

  FTA造福中巴两国人民

  马苏德·汗告诉记者,2006年,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双方于巴首都伊斯兰堡正式签订了《中巴自贸协定》,减少货物和投资贸易的壁垒为协议的主要内容。其中,货物贸易领域的减税品种覆盖了中巴贸易所涉及货物种类的85%。2007年7月,该协定正式实施。

  马苏德·汗说,FTA协议的生效为中巴两国人民带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利益。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中国进口商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进口商品的数目巨大,而巴基斯坦货物所占比例甚微。通过FTA,巴基斯坦相关货品获得了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机会。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巴基斯坦的货物贸易水平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空前加强。

  马苏德·汗告诉记者,FTA生效后,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生产原料,会大大降低巴基斯坦国内企业的采购和生产成本,促进巴整个行业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就业率也相应提高,如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环。此外,集中在制造、贸易和服务领域的中国投资也非常重要,将帮助巴基斯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高的GDP水平和更大的出口规模。

  对于中国而言,巴基斯坦1.6亿的人口数量将使其成为中国的巨大目标市场,并创造出众多商机。通过FTA,中国获得了免税进入巴基斯坦市场的机会,并为开拓第三世界市场创造了良好机会。

  同时,马苏德·汗还向记者介绍了在FTA框架下,巴基斯坦的比较优势:首先,其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0~18岁人口占人口总量的一半。2004年,小学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2%;其次,土地密集型生产方式接连创收,2003年巴基斯坦人均农业增值已达695美元;再次,巴基斯坦资源丰富,目前已探得的铁矿资源储备达1亿多吨,铜矿贮备5000万吨,大理石1600万吨,为发展工业和外贸出口创造了良好条件;最后,巴基斯坦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渔业和农业发展。渔业和电力是双方展开经贸合作的重要部门,纺织、药品、皮革制品等是巴基斯坦的出口强项。

  目前,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已经举行了4轮。今年12月份,双方还将举行第5轮服务贸易谈判,并就进一步加强货物贸易领域合作事宜展开谈判。

  挑战中蕴含新机遇马苏德·汗说,尽管金融危机来袭,巴基斯坦2008年GDP增长率仍然有望突破6%。若要实现巴GDP达到1710亿美元的目标,离不开友好邻邦及合作伙伴———中国的大力支持。中巴经贸发展5年计划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提出的第一个类似的发展计划。在该计划内,巴基斯坦将获得更多中国投资。同时,更多的合作项目将入围“优选”计划,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将把事业开拓至中国西部,继而进入巴基斯坦市场。该5年计划将帮助两国在以下领域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度的合作:农业、制造业、纺织业、汽车业、基础设施建设、煤炭能源、IT和电信业、教育等等。“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中巴经贸合作突破150亿美元大关。”马苏德·汗说。

  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马苏德·汗认为,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意识,要举办多层次的贸易博览会、洽谈会。目前,中国在中巴贸易中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其出口至巴基斯坦的数额为其进口数额的6倍。巴基斯坦期待中国投资者能够加大对巴制造部门的投资规模和力度,增强巴出口能力。

  同时,马苏德·汗强调,巴基斯坦尚未发挥出其全部的出口潜力。巴工业部门亟待重新分化和整合,这需要贸易伙伴中国能够加大在巴大型工业部门的投资规模,以帮助提高产能。同时,巴基斯坦能源技术发展受限,尽管具备大量储备,但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很多能源仍需进口才能满足生活需求;农产品加工能力欠缺,在包装和功用等硬性指标上难以符合国际标准。

  马苏德·汗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已逾570亿美元,其中只有一小部门流向了巴基斯坦。在中巴FTA框架之下,自贸区和巴境内的中巴投资区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免税进出口的优惠政策,意在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当前,巴政府非常关心中国在巴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目前,每一个中国工人,都配有安保人员,以保障其在巴生产生活的高度安全。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