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自十年前生效以来,中瑞自由贸易协定(FTA)已经成为瑞士出口商在欧洲以外地区最为常用的FTA,其核心是产品关税减让。
16日,由对外经贸大学中瑞经贸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撰写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2023年学术评估报告(十周年版)》(下称“报告”)在瑞士驻华大使馆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发布,该报告显示,一些关税在中瑞FTA生效第一天就被取消了,大多数关税在五年或十年内逐步削减,这意味着中瑞之间已经接近实现自由贸易。
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瑞士出口商使用中瑞FTA。过去五年中,中瑞FTA的整体利用率从58%增加到71%。瑞士企业在2022年共节省2.2亿美元,远高于2018年的7000万美元。
据新华社1月15日报道,中瑞双方宣布完成中瑞FTA升级联合可行性研究,一致同意支持尽快启动正式升级谈判,今年年内举行新一轮中瑞外长级战略对话、金融工作组会议、能源工作组会议、教育政策对话、安理会事务磋商,以明年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加强人文交流。
该报告主要作者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致同意支持尽快启动正式升级谈判”的原因在于,该FTA在十年前签订生效,目前贸易发生了新变化,譬如出现了在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新发展,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考虑去瑞士投资,而展望中瑞FTA升级谈判的未来,还是要坚持高标准的原则。
中瑞FTA整体利用率增加
通常,在自贸协定中,“利用率”是其影响的体现。
过去五年中,中瑞FTA的整体利用率增加了13%。报告称,通过使用该FTA,瑞士企业2022年共节省2.2亿美元,剩余的节约潜力取决于许多因素(譬如未来几年双边贸易的增长),但估计未来的潜力可能高达2亿美元。
不过该研究报告也发现,对于中国出口商而言,中瑞FTA利用率在过去五年略有下降,总体利用率从42.2%下降到39.3%,报告认为,中国出口商对中瑞FTA利用率低的一个原因是,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IT产品等关键物品已经免关税。
与此同时,随着贸易量的大幅增加,中瑞FTA的关税节约有所增加,从1.478亿瑞士法郎增加到2.129亿瑞士法郎。
报告更详细地考察瑞士对中国出口的明细数据发现,总额在40亿美元左右的产品已经享受零关税,份额占对华出口总额25.1%,其中包括药品、医疗设备或IT产品。
报告研究显示,机械和仪器等其他行业为中瑞FTA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作出了贡献,同时大量的瑞士对华手表出口具有93%的极高利用率(高于2018年的91%)。
有趣的是,贸易额相对较低的瑞士出口产品也从中瑞FTA中受益匪浅,例如咖啡、乳制品、糖果、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和某些纺织品。由于贸易量的增加,可以初步推断,瑞士的出口商和进口瑞士商品的中国进口商每年将支付近2亿美元的关税,比五年前增加约1亿美元。
报告并表示,过去十年中,许多中国和瑞士企业抓住自贸协定带来的新机遇,不断扩大两国通过稳固经济合作所带来的贸易和投资规模。
争取尽早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2024年是中瑞FTA生效十周年。根据瑞方提供的资料,因开放的经济和对自由贸易的承诺,瑞士是中国具有吸引力的贸易伙伴。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瑞士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今年初,中瑞双方宣布完成中瑞FTA升级联合可行性研究,一致同意支持尽快启动正式升级谈判。
在近期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瑞双方将在进一步沟通的基础上,分别履行各自国内程序,争取尽早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双方将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规则等各领域深入探讨,着力打造高水平升级协定,使两国企业和人民更多受益。”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中国向瑞士出口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化学工业产品。中国自瑞士进口最多的是“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和“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等。
屠新泉认为,通过自贸协定,中国许多产业都获得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开放可以引进更高水平的竞争,中国企业则通过这种竞争来提升自己,同时,这也扩大了中企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无论从贸易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都是如此。
他解释道,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一个更好的新环境,通过FTA谈判可以实现这一点。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FTA谈判来参照更高水平国际规则推动国内相关改革,不断提升自身效率,“从以上角度而言,非常期待中瑞之间的FTA升级谈判”。
他并补充道,2023年,我国在自贸协定谈判和签署方面创造新的历史纪录,新签协定达到4个。截至目前,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