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四天出访瑞士的行程,不仅推动了中瑞自由贸易协定(FTA)升级研究启动,更用中瑞FTA签署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亮眼的成绩单为中欧未来合作传递了"正能量"。

  中瑞FTA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3年7月中瑞签署FTA至今,其对中瑞经贸产生的影响,中国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在公开场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中瑞贸易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扬,主要得益于两国自贸协定的红利持续释放。"

  耿文兵提到的逆势上扬源于一组数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瑞贸易总额达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在世界经济低迷、全球贸易增速下滑的不利条件下,中瑞贸易实现稳步增长。据瑞士海关统计,2016年1月-9月,中瑞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54.2亿美元,同比增长9.4%。

  而促使中瑞FTA红利诞生的基础,则源于中瑞贸易结构高度的互补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指出,中瑞贸易结构互补的契合度非常高。中瑞产业发展既存在梯度,又巧妙规避了竞争。她进一步解释,瑞士的优势产业在于精密机械、制药工业和金融服务业,其中制造业看起来是较容易与中国形成竞争关系的产业,可实际上瑞士制造业更为"偏门"一些,其闻名的钟表、军刀等精密器械制造恰是中国制造较少涉足的。而部分精密机械制造,由于其常年精耕,也与同类中国制造在品牌和技术创新上相差一定梯度,客观上为中瑞产业合作创造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瑞合作未来还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姚铃表示,瑞士所擅长的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及其现有发展水平,恰好都是未来中国产业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瑞士制造注重技术创新和细节,这是"中国智造"所提倡的;瑞士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则是近几年专注服务业发展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这一点在此次习近平访瑞的行程中就有所体现。比如习近平提到将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瑞士工业4.0"的对接,推动两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创新合作。"这会促使中瑞在现有水平上继续加大合作力度。"姚铃说。据此前公开资料显示,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规则议题都将被纳入中瑞FTA升级可行性研究之中。

  中欧合作还欠什么

  中瑞合作如火如荼的表现,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欧合作并产生期待,尤其中欧之间也有一份《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处在谈判阶段。

  事实上,中欧投资协定在官方意向层面早已没有障碍。"希望中欧双方能在2017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2016年9月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6/2017》发布会上如是说。而此已不是伍德克首次发表希望加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言论。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5/2016》、2016年《商业信心调查》发布等多个场合,伍德克都表达过类似观点。

  之所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至今难以快速推进,与突飞猛进的中瑞FTA相比,姚铃强调难点在于需要协调的利益方过多。

  她分析说,欧盟有多个成员国,发展水平各异,产业结构各异,对外合作诉求也各异,欧盟的政治体制决定其欲与中国签订投资协定,就要全面至少多数满足成员国诉求,这会客观造成其对中国诉求过多。例如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洲一直强调中国的市场开放力度不够,可欧盟要求的市场开放程度并不适合中国经济现阶段发展水平。

  不过,从积极的层面分析,姚铃则强调,好在瑞士在欧盟相对独立的身份给了其与中国加强合作的优势,中瑞FTA也用三年多的成绩单向欧洲和世界展示了基于相互体谅原则推动的贸易协议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后期,希望中瑞FTA能继续在中欧经贸合作中发挥示范效应,给中欧经贸合作未来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