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中瑞自贸协定:“破冰”第一步

  历时两年多,经过9轮谈判,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昨天在北京正式签署。

  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就开放程度而言,这是一个高水平、内容广泛的协定,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传统领域,还涵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新兴议题。目前,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瑞双方同意给予对方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并致力于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这无疑将为两国开辟更为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欧洲对华树起贸易保护主义高墙之时,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功签订有着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在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欧洲有两张“面孔”:一面是强硬贸易保护主义,一面是不断加深的相互依存。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之下,中欧双方都存在着呼吁理性对话、学会相互妥协的声音。然而这种“隔空喊话”却始终鲜见成功案例。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功签订则为打破了中欧经贸关系中的“坚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中,中瑞自贸协定具有战略价值。瑞士位于欧洲的中心,尽管未加入欧盟,但与欧盟国家同属欧洲经济区,相互之间签署了120个多个合作协议,实行自由贸易,双方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这一点,正如哥斯达黎加与美国的微妙关系。长期以来,瑞士热衷于在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扮演“推进者”的角色,一直自我定位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希望凭借这一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落户瑞士。虽然基于原产地限制,中瑞自贸区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中国产品可以用瑞士作跳板自由进入欧洲市场,但这为从中国进口半成品到瑞士加工后再销往欧盟提供了积极的可能性,可谓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欧洲市场。此外,瑞士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还有政治稳定、商业氛围友好、劳动力市场灵活等软性优势。

  可以期待,中瑞自贸协定的成功签订将为中国与欧洲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起到纽带性的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