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自由贸易区不是新兴事物,但也并非所有“置身其中”的企业都能够了解并熟练利用其带来的政策便利。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随着中国政府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概念下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了解并能够很好地利用自贸协定为自身发展带来便利。

  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中国海关与国际贸易事务筹划——2016年最佳实践操作调研》(下称《报告》)显示,最大程度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已成为2016年中国企业考量降低关税成本的首选策略。

  降关税成本首选策略

  《报告》所选数据来自超过400家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其中40%参与受访的企业为贸易分销型企业,30%为生产型企业,另有30%兼具两种业务。受访企业遍及工业、汽车、化工、科技通信、零售和快速消费品、生命科学等行业。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并享受优惠税率,而2014年与2015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2%与67%。还有1/3的受访企业称2016年在企业战略计划中,最大程度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是他们考量降低关税成本的首选策略。

  而对于已经达成的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使用程度调查显示,25%的企业正在利用中国一东盟自贸协定、22%的企业正在或将要利用中国一韩国自贸协定。《报告》称,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数项改革措施实现跨境贸易领域的简政放权。汇总征税业务在全国海关的推广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物流仓储成本。2015年正式启动的企业信用认证体系转换以及全国海关重点推进的区域通关一体化项目,都为企业通过提升自身贸易合规水平和通关效率奠定了基础。约有56%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参加或计划参加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在2015年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检验检疫贸易便利化政策中,44%的企业认为“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最为重要。另外,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和商检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也受到企业重视。

  还有更多利好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自贸协定的理解程度正愈发提高。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合伙人鞠淑真表示,2015年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形势严峻复杂,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关和商检继续深化各项贸易便利化试点措施,使进出口企业能从中获益。随着天津、福建和广东三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正式挂牌,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正在更多地方复制推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以期通过提高贸易合规水平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

  然而这仍只是“开始”,在自贸协定项下,还有更多的利好有待企业开发利用。

  比如《报告》进行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在利用自由贸易协定进口产品时,出口国与进口国对商品海关归类存在不一致(36%)、无法满足直接运输条件(19%)等,会对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享受优惠税率产生影响。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总监吴俊杰的建议是,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在建立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随着中韩和中澳自贸协定的生效,该自贸协定网络预计将在中短期内迅速扩张。企业在利用自贸协定节省关税成本的同时,应通过评估原产地规则和进口交易的成交条件,与海关一起寻求长期有效的自贸协定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