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 > 各方观点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自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主要签证产品为服装、家具等,签证量逐月递增。江苏检验检疫局多措并举,向广大进出口企业积极宣传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推出多项原产地签证创新服务举措,全力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证这张外贸优惠券。协定生效3个月来,共帮助江苏出口企业获得约5019万美元的关税减让优惠。

  多种渠道宣传新政。江苏局及下属分支机构召开了21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对中韩、中澳自贸区政策进行了解读,向企业发放了中韩自贸协定原产地知识百问手册、原产地优惠政策宣传册等资料。开通全省系统各签证机构企业QQ群,即时发布政策、解答疑问、明确要求,同时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生动亲民接地气的方式宣传中韩、中澳优惠原产地政策和签证知识。

  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根据企业出口的历史情况,江苏检验检疫局前期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对出口韩国、澳大利亚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梳理分析,针对重点企业量身定做原产地签证帮扶方案,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简化流程便捷服务。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上,江苏局推行原产地签证无纸化管理,最大限度地简化申报手续,提高签证效率。信用等级B级以上、申报质量长期稳定的企业,可以申请凭电子数据直接办理证书,不再需要提交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等纸质资料。对于最高信用等级的申请人,即信用等级AA级企业,凭其格式化的自我声明即可签发原产地证书,无须提交其它证明文件。该局还扩大原产地免费签证政策覆盖面,对企业申办中韩、中澳原产地证书免收所有费用。

  据调查,在原产地签证过程中,也发现江苏企业利用自贸协定原产地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签证覆盖率和进口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策敏感程度不高。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来,仍有部分企业不了解不关心相关政策,有的企业货物已出运2个月才匆匆忙忙来申请原产地证书,虽然检验检疫签证人员核实后为企业补发了原产地证书,但还是需要提醒企业在货物出运前或出运时及时申办原产地证书,一方面有利于签证机构及时核实产品原产情况,另一方面避免影响货物在进口国顺利通关。二是主动利用意识不强。很多企业都是应客户要求被动来申办原产地证书,在产品定价、签订合同、采购原材料等环节未考虑优惠原产地政策因素,在贸易结算时往往采用FOB、CIF等完税前交货模式,从而未能充分享受优惠原产地证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关关税减让优惠基本上由进口商独享。在进口时,也未充分考虑自贸区优惠原产地政策的双向性,从而没能享受我国海关的关税优惠。三是原材料结构有待优化。江苏局在签证中发现,产品的国产化程度往往容易被忽视。

  在当前严峻的外贸形势下,检验检疫部门对企业用好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密切关注最新政策。外贸企业要加强学习,了解自身产品可以享受哪些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正确认识利用优惠原产地证在扩大出口、促成合同谈判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申办优惠原产地证书。二是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出口企业要在签订合同时争取与进口商分享关税减让,有条件的企业可尝试DDP(完税后交货)方式独享关税减让优惠,进口企业要主动要求出口商提供优惠原产地证,以便有效利用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降低进口成本,提高出口收益,促进进出口双增长。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方向。出口企业除了解自己的商品享受关税优惠情况以外,还要掌握关税减让清单和减让幅度,调整产业和出口方向,扩大关税减让清单内的产品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要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扩大产品的国产化程度,增加国产原材料投入比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自觉抬高产品本土增值程度,尽量满足优惠原产地规则。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