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含“10+1”升级) > 各方观点
11月30日,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闭幕。东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伙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我国与东盟的战略对接、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往日益增强。继续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国际竞争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此,要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指导下,用好东博会平台功能,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高标准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双边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文化交流、金融开放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战略互信,加强规划对接,扩大市场开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高双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融合度和竞争力。
一要继续加强设施联通。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合作,实现海、陆、空、网全联通,扩大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东盟的应用。
二要提高货物贸易合作水平。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要继续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国际规则标准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边互补优势,提高区域市场活力,增强贸易创造效应,不断扩大我国与东盟在机电产品、中间品、农产品、高技术产品等领域的贸易规模,积极扩大对东盟进口,分享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促进东盟经济加快复苏。
三要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合作。扩大双边服务业开放,促进技术、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路”“文化丝路”。扩大数字贸易合作,在5G、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打造新亮点,加强合作。以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基础,在南宁探索数字贸易港。开展中医药、医护人员培训等合作,提高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共同应对全球疫情。开展跨境旅游、合作办学、文化创意等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加强金融合作,充分利用东盟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双向投资,发展离岸金融,加强数字货币合作。
四要加强产业投资合作。全球疫情发生以来,各国基于安全考虑,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趋势更加明显,要积极扩大我国对东盟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投资,完善双边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推动东盟国家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同时也为我国深度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五要提高开放合作创新水平。多数东盟国家技术相对落后,对于我国技术服务出口具有广阔市场需求。应以东博会为依托推动东盟的知识产权出口,加速我国技术创新成果在东盟市场的应用转化,加强在数字技术、生物医药研发、生物育种、海洋空间开发、节能环保等领域创新合作,打造全球新技术、新产业策源地,助力东盟国家产业升级,也将扩大我国参与制定全球规则标准的话语权。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